《科学时报》:中国核电发展的潜能有多大?
陈念念:核电在整个生产链中碳排放几乎为零,这是其他新能源都很难做到的。尤其在现在低碳经济的时代,核电的巨大潜力就体现在这里。核电本身是不可再生的,因为铀矿也会用完,但它是从化石能源到可再生能源之间一种很好的过渡能源。在过渡期内潜力巨大,还需要充分挖掘。
目前我国核电比重只有不足2%,到2020年争取达到4%~5%。目前世界上核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平均为15%左右。我国煤炭资源很丰富,不必追求和世界平均水平看齐。按照现在的规划到2020年实现4%~5%也很不容易,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刘永:发展低碳经济和新能源,核电是头号选项,因为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目前核电在电力结构中占的比重很小,今后将有很多核电站上马。
《科学时报》:目前我国的核电项目主要集中在沿海。对于未来我国区域用电的需求和核电布局问题你如何看待?
陈念念:区域用电和需求是我国一个特殊的问题,需要同化石能源结合起来考虑。核电需要科学布局在化石能源比较贫乏的地方,因为核燃料有运输优势。像山西这样的产煤大省近期内没有必要搞核电,发展一些清洁煤技术就可以了。我国没有在山西、陕西布局,在甘肃等地少量布局,我认为是很科学的。
刘永:核电也要因地制宜,没必要各省都建,要跟经济布局相协调。我国能源分布不均衡,西部能源比较丰富,而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却比较缺乏,因此,东部地区可能会布置很多核电站。
但是要注意一个问题:发展核电要注重质量和安全问题,不能大跃进,核电质量比速度重要,核电上得越快,安全质量方面的监管力度就越要加大。到目前为止,核电的速度是适度的。
《科学时报》:我国在从核燃料供应到核废料处理的整个产业链是否能跟上核电发展?
刘永:核电大规模发展后,核废料问题会凸显出来,需要加大这方面的科研创新投入。
陈念念:我国铀矿相对来说不是很富有,但从探明的情况来看差得不远,问题是大部分品位不高,并且比较分散,采集成本很高,经济性不好。为规避风险,我认为应该两条腿走路,在加强国内勘探的同时从国外进口一部分。要实现2020年4%~5%的目标不能排除进口,并不是因为我国储量不够,而是能力不行,经济性也不一定合适。
核废料的处理我们一直较为落后。核电大发展是近几年的事情,以前都是处理少量军用核废料,大规模的核废料处理还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形势。这方面国家给与相当投入,尽快跟上核燃料循环利用的能力。
|